寄件人Yu-wen Long <bkshusn@yahoo.com>日期2009年5月28日 上午 7:51主旨談張愛玲及《小團圓》
瞭解郎靜山的作品,要先回到他的時代的人文環境。小團圓是民國人物情史的開端。 談張愛玲及《小團圓》 蔡登山 《小團圓》 張愛玲過世已十四個年頭了,但她的書還是一本一本地出來,一如生前。 張愛玲的小說篇名都是具象又是抽象的結合,有具體的形象,又充滿無限的想像空間。例如〈第一爐香〉、〈茉莉香片〉、〈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甚至到〈色‧戒〉、〈小團圓〉。她在篇名或書名,無不用盡巧思,畫龍點睛,一字之易,盡得風流。 在「胡張戀」之中,長期以來就只是胡蘭成單方面的誇誇其談,張愛玲始終充當了「最是傷心終無言」的一個無言角色。但是她是有話要說的,答案就靜靜地躺在《小團圓》中。 從她得知別人要寫她的傳記後,她以十個月的時間寫完《小團圓》,難道她不是認為我的故事應該我自己來寫更適合嗎?但是她選擇不寫傳記,而寫小說,是有其用意的。記得她說過的話:「在文字的溝通上,小說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就連最親切的身邊散文,是對熟朋友的態度,也總還要保持一點距離。只有小說可以不尊重隱私權。但是並不是窺視別人,而是暫時或多或少地認同,像演員沉浸在一個角色裡,也成為自身的一次經驗」。我們不能剝奪張愛玲對這段戀情的一次坦露自己,但如何在她的書中看出她的「穿、插、藏、閃」,而不是膠柱鼓瑟的去「對號入座」,或許才是真正體會到她所傳達的訊息。 傳奇未完,張愛玲更是未完。讓我們在民國人物情史專家蔡登山的帶領下透過投影機一步一步地走近她。 敬邀您5月 30日下午 2:00參加復興南路二段180巷2號1樓“水月草堂”的免費演講。 郎毓文同學敬邀
講者簡介紹請看blog.dcview.com/longchinsan